logo  
     
     

鼓励学生参与 提高课堂效果

北京基地教师 李红梅

  教学中要想有一个高效的课堂,学生的参与非常重要。老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不参与其中很难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我们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要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以往我们的学生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比如不制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上课不注意听讲,老师提问不积极回答,或呆坐听着,上课不得要领。凡此种种,都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是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的结果。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一、作为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点播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的教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要摆脱以“教”为中心的思想,让学生大力参与课堂教学。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况下,教师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示范者、评论者、欣赏者,也可以是顾问和朋友。比如对于制作案例,老师可以亲自示范成为示范者;对于学生的作业,老师可以给与评论或建议,成为评论者;对于同学们每一个小小的进步给与赞赏,成为赞赏者;对于同学们想了解的知识,可以成为他们的顾问。我们也可以和同学们成为很好的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

  二、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他们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

  1、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能钻得进去,学习才会卓有成效。学生只有对课程教学具有浓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否则,就很困难了。所以,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既要契合教学内容,又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有兴趣了,就爱学了,就会主动的去学习。比如在讲到文字工具的时候,我会给同学们找一些代表性很强的文字案例:李宁的标志,麦当劳的标志,我们学校的标志等,都是从文字入手变成标志。文字工具可以应用到我们生活中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这样既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同学们了解到文字工具的重要性。

  2、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讲解,即唱“独角戏”,看上去不乏精彩之处,但它不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参与教学,相反容易使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掌握不牢,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和提高。

  为了全方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贯彻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以练习为主线的原则,做到每课都有随堂同步案例讲解跟练。比如在讲钢笔工具时,不是一味地讲工具怎么用,我会带领同学们用钢笔工具画一些插画,让他们在做中学,课后让同学们自己找一些喜欢的插画进行巩固练习,在练中学。这样可以使同学们更熟练地掌握工具的用法。我精心设计课后作业,难度适中,学生做得有兴趣,从练习中、作业中练习所学内容,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比如国庆到来之际,给同学们布置了国庆主题的海报作业,“双十一”之际给同学们布置了促销海报的作业,这些作业结合实际生活,能够吸引同学们的创作欲望,能够增加他们的创作热情。再加上适时地点拨启发,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能力。

  3、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动手,善于发言。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的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比如案例如何制作的讨论,优秀作品赏析的讨论,作业的讲评等都会让同学们参与进来。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以启发,教学生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教师应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的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4、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在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会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问题,即在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一种民主、有序的交流。在课前,教师备课时就应先设计好对哪些内容应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应由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在教学中的重难点处,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在我的课堂上,我会把同学们分小组教学,组织学生集体作分组讨论,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同学之间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

  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压抑而是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发现;对于小组讨论的结果及思维过程应鼓励学生及时展现,不要怕出错,要敢于面对问题、挫折和失败。通过交流和讨论发言后,知道自己的思维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在理解、认识问题的缺陷。让每个学生亲历过程,探索新知识,获得新体验。这种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比如布置废旧汽车零件大赛作业时,我让他们分小组完成,每组3个方案。各小组先讨论方案,然后画出效果图,各小组讲解方案,小组间互相给出意见和建议,老师给出建议和意见,形成最终方案效果图。我们班最终选出了8个可行性方案,还是非常不错的。

  5、要鼓励学生善于动手操作。计算机软件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操作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一个题目不动手,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动手做做,会有启发,这比你冥思苦想效果显著的多。比如给学生展示一个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制作出来,组织学生先自己进行操作,学生能有好多不同的制作方法,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富有成就感,进而产生一种求知欲,从而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比如在分析大师作品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成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汇总派代表上台演说,这样既可以锻炼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又可以知识共享,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学生通过亲自分析、理解、操作,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引发奇思妙想,培养创意创新能力,使得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在大力实施教学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

 

© 本网站由晓华工作室设计制作与更新维护 | 黑ICP备19007174号 | 23081102000116号
E-mail:kxh6666@163.com   联系电话:13836644986